無憂無慮
摘要:
最近一位朋友和我分享他對退休生活的個人見解,當中提到一個話題是:憂慮對生活的影響。我覺得這位朋友的看法,很有獨特之處,所以在這裡介紹給大家,或許會帶給您一些啟發。
憂慮是一種情緒,它存在著每個人的生活裡。城市人更容易受憂慮困擾。工作、經濟、家庭,以至社會環境所帶來的壓力,讓人產生更多憂慮。這些無窮無盡的問題,帶出越來越多的憂慮。既然憂慮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反應,而它又是生活中不能撇開的一部份,那我們能否把憂慮所帶來的影響,變成解決問題的動力? 朋友告訴我一些他從書本 (The Joy of Not Working- by Ernie J. Zelinski) 所學到的分析:
1. 百分之四十的憂慮是關於一些發生機率極低的事情。
2. 百分之三十的憂慮是關於一些已經發生了的問題。
3. 百分之二十二的憂慮是關於一些生活上不重要的事情。
4. 百分之四的憂慮是關於一些自己無法改變的事實。
5. 百分之四的憂慮是關於一些真正與自己有直接關係,而能做出相應行動的事情。
所以,從以上的分析,百分之九十六的憂慮,是與那些我們不能控制的事情有關。如果把心思集中在這些事情上,我們會浪費很多精力和時間,錯過很多享受人生的機會。針對那些無法掌控,而掀動自己的憂慮情緒的的事情,我們可以預先作好準備。比如發生火災、地震的機率,可能比較小,但是我們仍需要學習如何做好防範措施,購買保險,預防天災發生時的傷害,這樣可以減少憂慮,放心地生活。對於已發生的問題,我們應該是學懂如何避免再次發生,以及如何更有效地作出妥善處理。單是憂慮,于事無補。至於不重要的事情,例如得到一個不好的成績、收到一個不愉快的信息、失去一件物品等,就以處之泰然的心情面對。既然這些事情對自身影響不大,何用上心?非自己能力改變的事情,如公司要裁員、通貨膨脹等問題,既然事情要發生,就勇敢面對,找出可行的應變方案。須知道時間是解決問題的良方妙藥。今天處理不了的事情,明天可能已迎刃而解。既來之,則安之,憂心何用?真正要集中精神處理的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。自己身體的健康、與至愛的關係、個人興趣的培養,學習享受生活等,都值得投入心思及努力。
每個人都享往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,但在生活中,完全沒有憂慮是不可能的。我們所追求的是活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。把時間放在有意義的活動上,不再糾結過去,不去擔心未來,活在當下,了解自己真正所需,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力所及的事情上。把憂慮化為激發自己的推動力,在處理問題時,提醒自己做出理性的選擇。抱有這心態,生活雖不盡是無憂無慮,但差距亦不遠矣。
訂閱我的通訊。
那麼多的歡樂,那麼多的悲傷。訂閱我的通訊,找到它們全部。